搜索:

首页 > 详情页

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研究方法导论》

2024年07月26日 浏览量:766 返回上级

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研究方法导论》

 

课程类型:线上一流课程

课程负责人:赵建华教授

赵建华,南方科技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导,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ICHEI)高级专家,教育部高教司在线教学国际平台与课程建设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未来教育分委会常务理事,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深圳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发布学术研究论文180余篇,各类研究课题近8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技术支持的教与学、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信息化等。

课程团队成员:

吴鹏泽教授

吴鹏泽,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新泻大学访问学者,华南师范大学信息传播研究所主要成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源分发与教师培训中心(UNESCO-RDTC)联盟成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核心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项课题,在《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computing》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

程妙婷副教授

程妙婷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部)副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博士毕业。曾参与多项香港政府资助公共研究项目,在期刊、图书章节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文章。

孔晶副教授

孔晶,博士,佛山大学副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有教师专业发展、技术支持的教与学等。近三年来,主持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佛山市教育局教学科学规划2017年度面向高校专题项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在教师专业发展、技术支持的教与学方面有着颇丰的研究成果,主编著作《技术支持的教与学变革》,在《开放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2017-2018学年度、2018-2019学年度连获教学质量奖、教学优秀。

杨琳高级实验师

杨琳 博士,广州大学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信息化及在线学习,主持多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主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般项目等研究课题,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权威刊物发表20余篇论文。

林秀瑜

林秀瑜,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东省资源共享课主讲教师。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及广东教育研究院课题等。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4部。

刘广 工程师

刘广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在读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工程师、视频制作部部长、兼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执委、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理事、广东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持完成华南理工大学 “多功能高清视频资源制作与交互平台”等项目建设,负责学校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参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智慧校园总体框架》、《信息化教学环境视听健康设计要求》等国家标准制定。

课程简介

本课程依据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满足工科学生对规范开展研究的需求出发,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框架,深入浅出地对开展工科研究所需具备的问题意识和具体研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旨在为学生开展论文写作与成果发表奠定基础。本课程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式学习,促使学习者将所学的研究方法知识用于具体的实践中。教学团队成员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丰富经验,能够为学生开展创新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课程将涉及研究方法的种类、数据收集和分析、常用统计软件使用等,对提升工科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课程目标

1. 系统掌握研究方法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研究方法的种类,并能根据研究问题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2.能够依据所选择的研究方法,开展详细的研究设计。3.掌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4.从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入手,掌握学术写作的特点和方法。5.从掌握科学研究的伦理出发,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