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详情页

中心赵建华教授赴成都出席全球教育50人论坛

2022年12月04日 浏览量:8193 返回上级

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建华教授近期赴成都参加全球教育50人论坛和亚洲教育论坛。今年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与重塑全球领导力”,在成都市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办。30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参加了会议。

赵建华教授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提出,全球教育50人论坛是集聚力量、贡献智慧、开拓创新的平台,她能够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30教育目标”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在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在推动国际高等教育合作和创新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在与全球高等教育合作实践发现和佐证了两个至关重要的结论:一是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和制造业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二是文明和文化要素成为国际交往成败和质量提升的关键。中国走出去战略,必须与优秀的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探索更具针对性的实现路径和有效策略。

赵建华致辞.png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教授在开幕式致辞提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巨大转型、深刻革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不仅为人类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而且创造着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迫切需要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一体实施,科教兴国要求高水平科技治理自强,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人才强国,要求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纵观全球先后形成的五个科学和人才中心,高等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一定意义上讲,建设世界科学中心和世界人才中心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分割。因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要求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世界科学中心要求充分发挥人才引领驱动作用,建设世界人才中心。

人大校长刘伟致辞.png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大国的崛起与其全球领导力的发挥是一个共生的过程。在这一个共生的过程中,其有力的大学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大学因服务国家战略而兴,国家因大学支撑而强,大学以关怀人类而诞生,也必将因引领世界而重获伟大。中国大学在服务现代化,重塑全球领导力伟大工程中,必须把握好促进“民族复兴,心系天下苍生”为出发点。特别是构建高等教育共同体纲要,要进行前瞻性的探索,已经成为了我们当今中国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川师大汪明义校长致辞.png

中共中央外办原副主任、中将、全球教育50人论坛顾问陈小工先生,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创院院长、全球教育50人论坛理事会执行理事长李强教授在线为论坛的顺利召开进行了致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原秘书长刘京辉作题为《重塑全球领导力国际组织人才胜任力培养》的主题演讲。他认为,21世纪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向国际组织输送的人才数量太少,代表性不足,职位层级低,话语权受限,国家利益难以在各个领域深层次的得以维护,为了有效参与国际治理,我国以国际组织这一关键的参与路径,努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传播能力和后备人才培养能力等等各方面统筹协调能力的提升,由此国际组织人才与培养输送,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特别是在我们教育改革以创新、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特别后备力量的储存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全球教育50人论坛顾问黄百炼在题为《新型教育人才需求呼吁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管理创新》的主题演讲中指出,随着新科技革命、人工智能等等一系列发展的新形势的变化,人才需求已经成为一种方兴未艾之势。在新时代我们怎么样保质保量地把新时代的新型人才需求尽快地培养出来是一个重要问题。多方面因素导致了新型培养人才的难题,使新型人才的培养赶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教授郝芳华校长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师范大学的使命担当》的主题演讲。她认为,高水平师范大学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率先服务国家新时代的强师计划。要始终坚持创新引领,高水平师范大学是智能时代卓越教师的摇篮,更应承担布局、超前谋划、主动迎接这一变革。要始终发挥头雁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推动师范教育的协同体制。要始终秉承全球视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构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外交学院院长、教授、全球教育50人论坛顾问王帆作题为《国际关系学科建设与中国治理知识理论创新》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中国的国际关系学应该对国际形势和重大国际议题给予中国判断和中国阐释,去除长期以来过多依赖西方理论,应当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中国历史与文化相结合,从改革发展与对外交往实践中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呼唤的思想理论,创建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理论和中国叙事。重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对于重大问题提出有系统理论支撑且具有更大说服力的中国精神。应当立足时代、放眼世界,服务于全人类共同发展。探索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自主知识理论创新路径,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中提炼出有益经验,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不尽的营养。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全球教育50人论坛顾问韩震校长发言探讨大学如何应对知识形态的改变这一问题。他认为,中国下一步发展可能主角应该是高校,高校要承担起这个责任。我们意识到知识形态变化,高校有一点适应不了,它的组织形式,院系之间的壁垒一定很难适应,要想打破这个并不容易。他认为高校要适应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适应知识形态变化是不容易的。知识经历了三个形态,第一个形态是经验形态知识,到工业化形态是原理知识形态,再到现在基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交叠性知识的形态。大学必须要适应知识形态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组织方式,特别是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运行模式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成都理工大学校长、教授、长江学者刘清友分享了成都理工大学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首都经贸大学长江学者王永贵校长,分享了对大变局中的高等教育挑战的看法。南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科技日报原总编刘亚东教授进行视频分享。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教授、全球教育50人论坛成员段鹏教授分享了他对中国高校的美育建设方面问题的看法。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博士、长江学者、全球教育50人论坛成员宁强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后疫情时代的艺术教育》。深圳大学中国海外利益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博士、全球教育50人论坛学术委员丁学良分享了他对怎样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看法。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员、全球教育50人论坛成员程辽就《未来一流大学的目标---培养学生自我开发的能力》发表了精彩的演讲。英国国际创新中心总裁、英国萨里大学协理副校长、全球教育50人论坛成员熊榆教授结合英国经验分享了对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看法。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康国政教授就《高质量发展下的工程教育范式变革》分享了看法。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长江学者、全球教育50人论坛成员孔令视频演讲的题目是《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变革与创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研究院理事、深圳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全球教育50人论坛顾问唐杰就加快建设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的问题分享了观点。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宁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新一波全球化的兴起,与中国当代人文教育的转型》。

第五届全球教育50人论坛本着“全球视野、中国基石、现代问题、未来战略”宗旨,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重塑全球领导力的主题,搭建国际对话平台,献策未来.

全球教育50人论坛的部分嘉宾合影.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