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详情页

聚焦科学教育创新,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肇庆市、惠州市龙门县中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研训项目在南科大成功举办

2025年06月02日 浏览量:21 返回上级

2024年5月26日至30日,由南方科技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对口帮扶和乡村振兴办公室联合主办的“中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研训项目”在南方科技大学琳恩图书馆110报告厅顺利举办。此次培训面向来自肇庆市、惠州市龙门县的110位中小学科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聚焦科学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式变革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核心议题,通过专题讲座、教学工作坊与实地参访等多种形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开班仪式上,南方科技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建华教授指出,文化与科技的突破是国家振兴的战略支点,科学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南方科技大学后勤保障部副部长、采购与招标办公室主任、对口帮扶和乡村振兴办公室副主任刘东海介绍了学校在基础教育帮扶方面的持续探索,表示南科大将继续发挥平台和资源优势,助力地方教育发展提质增效。肇庆市教师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陈伟宁、龙门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国强分别致辞,对南科大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并鼓励参训教师把握机会、深入学习、积极实践,在教学一线推动理念更新与方法创新。

2.赵建华.jpg

3.刘东海.jpeg

4.陈伟宁.jpg

5.刘国强.jpg       此次培训邀请多位来自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科学教育前沿话题开展专题讲座。田松教授梳理了科学教育从“科学—技术—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理论演进路径;胡大年教授从科学史视角讲述相对论在中国的传播,强调教育应具备开放性与全球视野;徐晓东教授提出“数字化赋能科学教育”的理念,鼓励教师借助人工智能工具重构教学方式;赵建华教授聚焦于项目学习的主题选择与活动设计,强调跨学科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彭俊教授分享了STEM教学融合策略;吴向东教研员讲解了批判性思维在科学课堂中的培养路径;戴韵教授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与风险引导。专家讲座内容紧贴教学实践,理论与方法并重,深受参训教师欢迎。     

6.田松.jpeg

7.胡大年.jpg

8.徐晓东.jpg

9.赵建华.jpg

10.彭俊.jpg

11.吴向东.jpg

12.戴韵.jpg

5月30日,培训组织教师实地参访南方科技大学重点教学与科研平台,陆续走访生物系冷冻电镜实验室、前沿生物技术实验室、物理系教学实验室、化学系展览、南方科技大学办学成果展和南科大文博中心。通过沉浸式观摩,教师们深入了解学校在科研平台建设、学科交叉融合与科技育人方面的探索与成效,进一步拓展了专业视野,增强了将科学研究理念融入中小学教学的意识与能力。

13.参观 (1).jpg

13.参观 (2).jpg

13.参观 (3).jpg13.参观 (4).jpg      本次培训紧扣教育数字化转型和科学教育改革方向,内容系统、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南方科技大学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地方教育发展的使命担当。参训教师表示,培训不仅更新了教育理念、丰富了教学方法,也增强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与能力。未来,南方科技大学将继续发挥高校人才、科研与平台优势,持续深化校地协同,推动高质量教育资源精准对接和有效共享,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南科大智慧”。     

1.合照.jpg

本次培训紧扣教育数字化转型和科学教育改革方向,内容系统、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南方科技大学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地方教育发展的使命担当。参训教师表示,培训不仅更新了教育理念、丰富了教学方法,也增强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与能力。未来,南方科技大学将继续发挥高校人才、科研与平台优势,持续深化校地协同,推动高质量教育资源精准对接和有效共享,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南科大智慧”。